八零会-网聚80头像

八零会-网聚80

— 记录生活的美好时刻 —

  • 文章1042
  • 阅读464138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网文摘要 正文内容

“中部崛起”号角再响,谁是第一龙头城市?

网聚八零 网文摘要 2021-07-24 18:50:51 1024 0

文|凯风

中部崛起,谁领风骚?

近日,中央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部地区发展再次谋篇布局。

文件有诸多亮点:

1、支持 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 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

2、加 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增强 长沙、合肥、南昌、太原 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 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区域重点城市 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3、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加快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湖北鄂州货运枢纽机场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 。

5、加快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设,选择 武汉 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作为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同样重要的区域经济三大战略,中部崛起再一次迸发出强大的政策能量。

中部六大省会,谁是领头羊?

01

六大省会:谁的定位更高?

六大省会里,谁的定位更高?

中国的经济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中部地区囊括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六个省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作为各自省会城市备受瞩目。

从行政层级来看,中部6个省会里,只有武汉是副省级城市。

郑州、长沙虽然GDP早已破万亿、人口超千万,但至今依旧只是普通省会城市。

目前,全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其中不乏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省会。但由于副省级城市从1994年来再无扩容之举,郑州、长沙、合肥即使后来经济居上,也未能位列其列。

从城市能级来看,武汉、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其他省会只是区域中心城市。

从2010年至今,我国确立了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唯有武汉、郑州入围。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郑州跻身“国中”,正是在上一轮中部崛起的国家文件里得到确认的。

这一次文件也有体现:

加快武汉、郑州 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 区域中心城市 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 区域重点城市 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可见,武汉、郑州为一级,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

长沙、合肥、南昌、太原为一级,定位是“区域中心城市”;

而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为一级,定位是“区域重点城市”。

值得的一提的是,洛阳是河南的副中心城市,襄阳是湖北的副中心城市,衡阳则为湖南的副中心城市,大同则是山西的副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能级仅次于所在省省会。

前不久,中央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份,要防止“一市独大”的弊端,有意识培养多个中心城市”,这为强省会与副中心城市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02

谁发展最猛?

中西部经济崛起,南北差距取代东西差距,是近年来的经济新现象。

中部地区,是全国经济增速最快、劳动力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万亿GDP俱乐部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从经济规模来看,武汉、长沙、郑州、合肥陆续迈进万亿俱乐部,南昌、太原还在40名开外。

其中,武汉遥遥领先,与成都、杭州等省会同台竞技,长沙、郑州不相上下,合肥作为新晋万亿成员,发展势头迅猛。

同时,过去10年,中部地区GDP增幅遥遥领先。

合肥、郑州GDP增幅分别高达 271.8%、197%,遥遥领先,武汉为180%,长沙为167%,南昌161%,太原稍慢仅为133%。

可以说,中部城市基本上都实现了城市位次的提升,其中以合肥、郑州最为突出。

03

谁的人口吸引力更强?

中部多数都是人口大省,省会对全省人口形成了强大的虹吸力。

从人口规模来看,武汉、郑州、长沙均已破千万,湖北、河南、长沙均为人口大省,省会对全省人口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

合肥接近千万门槛,南昌、太原虽然经济、人口总量均位居全省首位,但由于腹地薄弱、强省会势能不足,人口规模相较其他省会还有很大差距。

从人口增长情况来看,郑州、长沙、武汉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十。

2010年到2020年,郑州、长沙人口分别增加397.4万、300.3万,增幅双双超过40%。

武汉、合肥分别增加254.1万、191.2万,增幅超过25%。南昌、太原分别增加121.3万、110.3万,增幅均超过20%。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10年来,中部地区人口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阅《过去10年,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行》)

其一,郑州取代武汉,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2020年,郑州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力压武汉的1232.7万人,首次问鼎中部人口第一大城之位。

其二,长沙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2020年,长沙常住人口为1004.79万人,相比10年前增加了300.4万,占全省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10.72%增加到2020年的15.12%。

要知道,过去10年,湖南全省仅新增76.2万人,而长沙一地就多了300万左右,这意味着多数地市人口不增反降。

其三,合肥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南京。由于都市圈高度重合,合肥与南京存在多重竞争关系,两地对于安徽人口的竞争相当白热化。

这两年,南京都市圈风头之盛,盖过了一众省会。

南京都市圈刚获江苏、安徽两省共建,经济腹地名正言顺扩展到安徽境内,但南京人口却不及合肥,这无疑是令人意外的。

04

谁是产业高地?

在产业方面,六大城市各有所长。

谁的产业定位更高,可从官方文件里看出端倪。

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在京广沿线建设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京九沿线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大湛沿线建设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促进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加快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可见,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合肥的智能语音、郑州的电子信息、长沙的工程机械、南昌的电子、太原的新材料等将被纳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范畴,这也是各自城市的优势产业。

具体来看,武汉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新支柱产业。

长沙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拥有“国字号”的工程机械先进产业集群,坐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诸多龙头企业,2020年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郑州拥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最受瞩目。

合肥有“中国最敢赌的风投城市”之称,2010年之前还以传统产业为主,但借助强大的产业远见,已形成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家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体系。

南昌以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为传统支柱产业,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过整体产业结构仍然相对传统,新兴产业成长需要时间。

太原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产业,这些产业,均与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的资源禀赋息息相关。资源型产业,曾经让太原增速领跑中部,也曾因为产业过重和去产能等而明显失速。

综合来看,六个省会各有所长。但从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来看,武汉、合肥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有望在二线城市的高新产业竞争中不断突围。

05

谁的腹地最为广阔?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广阔的腹地作为支撑,而都市圈和城市群就是最大的腹地所在。

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虽在地理上同属中部,但在区位上却分属不同的城市群。

中部崛起文件对此有详细定位:

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支持河南、山西深度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支持湖北、湖南、江西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共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分为三个梯队:优化提升、发展壮大、培育发展。

其一,合肥所在长三角城市群,属于第一梯队。长三角与京津冀、大湾区是我国仅有的三个世界级城市群。

不过,合肥虽有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依托,但长三角只有上海一个核心城市,而内部其他中心城市竞争激烈,南京已将触角深入到安徽腹地,江苏、安徽两省今年更是共同表态共建南京都市圈,这对合肥构成明显挑战。

其二,武汉、长沙、南昌所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共同位列第一梯队,属于优化提升之列。

三地虽然位于同一城市群,但这一城市群更多就地理意义而言,三地还处于各自独立发展阶段,分别以各自省份为经济腹地,协同发展尚远。

就都市圈而言,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相对成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南昌则处于追赶之中。近年来,南昌开始将打造“强省会”和“强都市圈”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江西本身经济体量受限,南昌城市地位的提升需要时间。

其三,郑州所在的中原城市群则属于第二梯队,属于发展壮大之列。

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辐射的不只河南一地,还包括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等省市。

不过,就短期而言,如果不存在上海这样的强中心城市,一般城市群的跨省域协调相当困难。退一步讲,郑州即使坚守省内,以河南的劳动力优势,也足以托起一个超大城市。

其四,太原所在山西中西城市群,处于第三梯队,初见雏形,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城市群的作用暂时还难以发挥出来。

06

中部地区的机遇

东北振兴提了10多年,仍旧陷入僵局。促进中部崛起,能否实现突破?

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比,中部崛起获得的政策利好不算太多。毕竟,西部不仅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鼓励类企业还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一些西部的重大基建工程被纳入国家规划中,可谓名号与实惠双收。

中部地区虽然没有这么多颇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但本身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机遇。

其一,产业转移机遇。中部地区多是人口大省,仍旧拥有人口红利。沿海地区正在进行产业转移,中部地区是主要承接区域之一。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富士康落地郑州,富士康直接带动了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和进出口规模,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其二,人口回流。过去是孔雀东南飞,如今随着产业转移和中部城市崛起,人口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回流。安徽常住人口已经连续多年正增长,河南湖北虽然还在净流出,但流出规模越来越小。

从七普数据来看,郑州、长沙、合肥人口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省会对本省人口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未来有望作为劳动力回流的主要承接地。

其三,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多数都拥有相对强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无论在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争取上,还是对重要产业的争夺上,均拥有一定优势。

一句话,中部崛起的未来,值得期待。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0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