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最坏的结果是退市,不过可能性比较低,滴滴这种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大公司,退市一时半会无人承接,也不符合各方利益。
滴滴在招股书中用了数十页的篇幅来说明相关的风险提示。这种风险披露够不够,要交给专业的法律人士去判断了。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滴滴是相当清楚自己面临的数据安全、法律监管等风险的。
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对于滴滴来说,上市也的确过于迅速,6月11日递交招股书,6月30日就挂牌上市,如此迅速的动作,让不少人对此有诸多猜测。要知道,以往诸多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少说也要花几个月时间。
再比如对很多公司来说,上市无疑是高光时刻,恨不得敲锣打鼓,举世皆知。但是滴滴不一样,既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连庆祝都没有。
可以说上市得很快、很低调,时间也很巧妙。
而且网信办的对滴滴的态度也是极其严厉:“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如此严厉的措辞,发生在任何一家公司身上,都足以让其夜不能寐。
这次滴滴被审查也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案,这也是一个标志,意味着以后的出海企业告别了单向合规时代,迈入了双向合规时代。虽然目前对于“滴滴”的调查结论尚未公布,但无疑这次事件,给诸多互联网巨头重重敲响了一记警钟。
所以,现在滴滴就处于两头不讨好的状态中。
对内,要受到网络安全审查,甚至APP直接被下架,在微信支付宝上连小程序都搜索不到;
对外,可能会遭到诉讼,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去应对。
1.滴滴为什么要上市?
亏了8年,是时候给投资人一个交代了。资本不是慈善家,他们需要套现离场。
2.滴滴为什么要赴美上市?
滴滴本来有很多选择,AB、科创板、H股、美股。
我们用排除法挨个来看:
首先AB要求上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烧钱模式显然不满足;
其次,科创板套现离场只能拿到人民币,而滴滴大股东们很多歪果仁/机构。大规模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出境比登天还难。
再次,H股估值普遍较低。
所以美股成了最佳选择,高估值、利于拓展北美和全球市场。
3.滴滴赴美上市,为何刻意低调?
滴滴上市究竟有多低调?说锦衣夜行一点也不为过。
上市前偷偷向SEC递交招股说明书,并没有向某些企业一样大张旗鼓广而告之;
上市后没有敲钟仪式、没有开发布会、没有媒体报道;
最重要的是时间点暧昧。
跟林生斌有的一拼,赶在党庆前一天上市。
这可真是炮仗底下放响屁。
上市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别人恨不得放三天三夜烟花庆祝,滴滴却刻意低调,事出反常必有妖。
三大运营商美股退市大家都知道吧?这里又可以多聊几句我的特长了——用户画像。
运营商无非打电话发短信嘛,能有什么可画像的呢?
我告诉你,在没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前,除了银行,最大的“画像家”就是运营商。
那会儿电话可以订机票、点外卖、预约KTV、预约洗脚城。
电话名录了解下?你跟金行、银行通话往来多,可能是个有钱人;你跟KTV、洗脚城往来多,可能是个街溜子。
再有就是三角定位。
言归正传,滴滴掌握的是国民出行数据(出行数据能用来干什么坏事儿不再赘述,看前文《滴滴与扫黄》)
三大运营商掌握的是国民通信数据,他们都退市了,滴滴还要往前冲,能不心虚么?
4.既然赴美上市风险大,为什么国家不提前干预?
滴滴作为(前)国民级应用,提前知会国家有关部门是基本的政治觉悟。
有关部门收到了消息,肯定会预知到有哪些风险,然后找滴滴谈话。
“小柳啊,当下节骨眼赴美上市可不是个好事儿呀,你们能保证数据安全吗?怎么保证?要不上市这事儿你们先缓缓?拿出解决方案再说”?
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是法治社会。
国家不可能把刀架在滴滴脖子上说,你敢赴美上市我就把你满门抄斩。
滴滴经过多方权衡,也有可能是被股东逼的,最终还是去了,但是去的很低调。
5.后续情况如何演化?
出行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会涌现更多的出行服务提供商
滴滴。
股价大幅度下跌,甚至有可能退市。目前滴滴上市不到一周已经破发;
面临更严格的数据审查;
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应对愤慨的民意,以稳住市场占有率;
当然,借一千个胆子滴滴也不敢直接交数(倪永孝:交数,这个我在行!
)
其他企业赴美上市难上加难。知乎这种口嗨型数据不算,凡是涉及大规模衣食住行数据的,赴美上市会更难
数据间谍战全面开启。马福报是个真预言家,当他说“数据时新时代的石油”的时候,我只考虑到了第一层意思----数据很重要,转行数据科学应该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他还有另一层意思,石油战>>数据战
普通人。没影响,该吃吃,该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