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随口提上两个品牌
低头刷新下,手机广告随之匹配
和朋友聚会,聊到火锅
下一秒,APP上满是附近火锅店推荐
甚至想换双拖鞋,APP都能精准定位
好像未卜先知一般及时为你推送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好像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
今天,小编带你揭秘
手机是如何“偷听”我们的
01 调用手机麦克风权限
如今,我们在下载使用手机APP时,经常会按照要求习惯性授予其手机权限,有时就包括手机麦克风。这就让一些APP有机可乘,当我们使用这些APP时,就有被通过麦克风“偷听”的风险。
拥有了麦克风使用权限,手机APP就可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听到我们谈话的声音甚至手机所处环境附近的声音。
APP在前台稳定运行时,甚至能够稳稳地收音,做到完美“偷听”(APP切换到后台不代表不能录音,只是一段时间后,系统经常会限制后台的APP进行录音)。
当“听”的条件达成后,有些APP就会在联网的情况下偷偷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对内容进行分析后,将广告精准地投放给我们。
02 大数据分析
生活中,在我们使用手机时,难免会留下一些痕迹,例如地理位置、浏览器搜索记录、购买物品记录等一系列信息,大数据会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再通过算法分析画像,判断我们可能存在的潜在需求,进而选取与之相匹配的广告推送。当推送较为准确时,我们就会怀疑是不是被手机“偷听”;反之当推送并不准确时,我们自然而然也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由此可见,
手机确实可以通过“偷听”我们
获得我们的个人信息
那么该怎样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
小编为你支几招!
1、根据APP性质授予APP的手机使用权限,不要过度对APP进行授权,尤其是摄像头、麦克风、通话、相册等权限要谨慎受理。
2、尽量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要在网页下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免责声明 - 分享每一次感动
本站内有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仅用于分享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